close

  本報記者 蘇莉
  【故事】
  一個人,一所學校,30多個學生,這是瀘溪縣解放岩鄉牛場小學教師楊萬蓮生活的重心。
  從教32年,楊萬蓮有22年是在牛場小學度過。多年來,大多數時候她都是獨自一人支撐著這個偏僻的村小。
  楊萬蓮的家就住在學校附近。她每天早早地來到學校,打開校門和教室,等待學生們的到來。學生到校之前,她會抓緊時間整理教室,或者批改一會作業。
  牛場小學有學前班和一二年級,上的是複式班。楊萬蓮先給一年級上課半小時,然後安排他們自習;接下來給二年級上課。別的學校老師上一堂課最多40分鐘,但楊萬蓮每堂課至少上一個小時才能休息,不然完不成教學任務。一個上午,她要上3到4節課。
  “上午孩子們精神好,語文、數學等主課都在上午完成。”楊萬蓮告訴記者。儘管條件簡陋,但她仍然在學校開設了美術、音樂、體育和思想品德等課程,這些副課大多安排在下午進行。
  以往,所有課程的教學全部由楊萬蓮包了。10月5日,記者採訪楊萬蓮時,她高興地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,這個學期終於又調來了一個新的老師,她也終於不用再當“全能老師”。
  在牛場小學,楊萬蓮既是校長,又是班主任、任課老師,還是孩子們的臨時“媽媽”。
  “村裡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,父母不在身邊,跟著爺爺奶奶生活。”楊萬蓮看在眼裡,疼在心裡。2009年,她率先在全區成立了“留守兒童之家”,用自己的力量給予這些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。
  今年,有一個讀一年級的男孩,父親出車禍不幸去世,母親外出打工,爺爺一個人帶著他和妹妹生活。楊萬蓮瞭解到這一情況,在班上對這個男孩特別留意,時刻關註他的動向。每天放學後,她就把這個男生帶回自己家,輔導他寫完作業。一個學期過去,這個原本十分頑皮的男孩子對楊老師服服帖帖,學習成績也很好。
  對楊萬蓮來說,對學生的關愛不僅僅是在課堂內,課堂外也是如此。今年上半年,一天下起暴雨,幾個離校遠的學生回家不方便。楊萬蓮主動把這幾個學生帶回家安頓,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們。
   【心聲】
  “一言一語帶‘理’,一舉一動帶‘情’,這是我對待學生的自我要求。教了一輩子書,快要退休了,捨不得這些學生。村裡的孩子讀書不容易,希望有更多年輕老師到農村來,教他們讀書,帶給他們更多新知識。”
  【鏈接】
  參加工作32年來,楊萬蓮一直堅守在偏僻的農村學校從事小學複式班教育。她積極探索複式班教育教學方法,撰寫論文,多次帶頭上公開課,其教學方法在全鄉交流推廣,為全縣農村複式教育教學樹立了典範。她先後20多次受到學區表彰和獎勵,4次受縣政府嘉獎,並記三等功一次。
  楊萬蓮剛參加工作時,還是民辦教師。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,她長期堅持自學和研修。積极參加中師函授學習,並以優異成績畢業。多年來,楊萬蓮每年用於訂購教育教學雜誌和業務書籍的費用不少於400元,做的學習筆記有數千字。通過自己的努力,楊萬蓮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,不但由民辦教師順利轉正,還被聘為小學高級教師。  (原標題:牛場小學,一個人“護犢”22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n45mnavx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